美术教育中的“美育”解读
美术教育的美育作用在人类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的“审美教育”与“技艺教育”是达成美育的重要途径,两者之于美术教育而言同等重要,在不同时代虽对于两者重视程度有所权衡,但必须强调,缺失任何一方,美育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在古代中西美术教育中试图探寻出“审美教育”与“技艺教育”的相关理念,进而对美术教育中的“美育”作出解读,希望引起我们对当下美术教育的思考。
“六艺”和“七艺”,“仁”和《理想国》都分别强调了美术教育具有“为美而德”“以美明德”的美育功用,从这一层面而言,美育与智育、德育、体育等都具有互通互联的促进关系,并共同构成了教育的统一体。另一方面,各艺术门类教育(如“六艺”中的乐、书,“七艺”中的音乐)中都各自承载着“美育”一审美与创作美的功能,各艺术门类(音乐、诗歌、美术等)都有“美育”[4]的作用,但不同学科特点注定它们彼此相连又各自扮演着美育的不同角色,就美术而言无一例外。由此可知,各艺术门类的教育为美育赋能的同时也具备了美育对人其他方面的素养(如德、智、体等)的促进作用。因而,笔者从美术的学科特性、人类智力发展规律和教育社会发展的关联性着手分析,将美术教育的“美育”功用归纳为三大方面:
1、推动美和美术的发展
如何发挥美术教育的“美育”功用,需要通过视觉艺术的鉴赏能力和美术创作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人创造美和审美的能力,进而推动美和美术的发展。不同艺术门类的审美和创造美的方式各有不同,而美术教育的“美育”途径具有特殊性,美术的视觉审美和形象实践技能训练,是美术教育达成美育的重要途径。
2、促进人的智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性
美术的视觉审美方式和创作实践方法的培养,潜移默化地促进人类创造性智力的开发,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对一个人进行美术教育有利于拓宽人的思维模式,帮助他在它学科的学习和发展。进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创造性智力得以开发的前提基础。
3、健全人格,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美术创作所需具备的艰苦品质与韧性品格,有利于克服人性的弱点,使人由生物人发展为社会人,进而成为完善全面的个体,并最终使社会进入高度文明和谐。
从上文对古代中西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与“技艺教育”的探寻,及对美术教育的“美育”解读中可知,美术教育的“美育”达成度具有美术的学科特性,它在教育中可分技艺教育和审美教育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任何一方,最终都会对美和艺术的发展,人创造性智力的开发,健全人格的塑造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5]毋庸置疑,美育的本质特征是情感性,即便如此,我们应意识到美术中的技艺教育也囊括在美育之中,单一形而上的审美教育,很难进入人美术的本质,技艺教育本身的训练方式就是也是通往美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当然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技艺教育而忽视审美教育也是行不通的,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相互作用的教育,才能发挥美术教育应有的美育作用。